尋牠

尋牠
尋牠 創作人葉曉文的新書《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扎》新鮮熱辣上架,借她的臉書貼文在此介紹一下,愛動物、愛山野、好愛香港,鍾意文字和插畫的朋友請留意。 -   -   -        -   -   - 大家拜祭老師(編按:也斯)後回到市區,還頂著紅酒頭痛的我,突然收到了ig msg,說新書已上架!咦快到咁?作者都未見過真書喎😆!就借 #樂文書店 靚靚照片一用❤️🙏🙏 《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札》序: 你走在虛實之間 實的是身體和腳下的路 霧把真相都虛掩了。 你掌握得到多少真相?  朦朧的生命,他們的悸動 你想像得出,感覺得到? 前行的你,內心也前行嗎? ——節錄:鍾玲〈霧封太平山山頂〉 抬頭明明是清朗的圓月,卻總覺得身邊有團薄霧纏繞。 我喜歡霧又不喜歡霧,它讓我呼吸時感到濕潤舒適,但令我無法看清前路與花草。渺小的人類固然無法掌控天氣,但畢竟這次到山上過夜,是為了拍攝明晨的日出,所以我們都許下願望,盼明早醒來,霧氣退散,一切豁然開朗。 我所愛的大帽山溪澗也時常有霧。五月,香港四照花盛放時,我總會重臨造訪。遠景是深深淺淺的山脈,近處是長年未斷的流水,四照花紮根於澗畔巨石之間,樹下有個稍平的石臺,花季後期,滿地滿池鋪著純白色的落花。 我愛捲縮身體,睡在石臺上,還原成一粒豆,一個胎兒醞釀的形狀一一這姿勢恰巧也像昆蟲化蛹的形態。對我而言,「化蛹」是昆蟲生命周期中最神秘陰暗的過程。無論是食性或活動範圍,完全變態前後的昆蟲,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最大智慧,乃將累積營養的幼蟲階段,和繁殖後代的成蟲階段,從時空上分隔開來;迥然不同的生理結構、生活環境和習性,有效地避免親子兩代的競爭,增加了整個族群的生存機會。 至於蟲在蛹中變態的時候,發生什麼事呢?幼蟲在蛹期看似安靜休眠,但與其說「休眠」,倒不如說牠正在經歷重生前的死亡。在蛹中,幼蟲體內大部份細胞會死亡,並溶化成一團漿糊;漢代班固 《白虎通・天地》說「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世界開闢前那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大概有如蟲蛹內部。 然而,在這堆蘊含豐富營養的漿糊中,剩下的成蟲盤及細胞會急速重組、成長、發育,並長出翅膀,最後破蛹而出,迎向更寬廣的美麗新世界。 古人對昆蟲的「羽化」極為艷羨,甚至落力尋找成仙之法,《史記・封禪書》提到戰國時期,燕齊一帶盛行「方仙道」,得道者能「形解銷化」,死後的屍體如蟬蛻變,生出羽翼,飛升成仙。 《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札》整個創作過程歷時兩年,期間無論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環境皆曾發生巨變,Covid-19疫情之下,人人無不似蛹中之蟲,動盪不安,卻又動彈不得,深刻體會內在的混沌與困惑。 凌晨五時鬧鐘響起,走出山邊,其時月亮退下,我們置身黎明前的無淵黑暗,卻發現天上繁星佈遍,發出繾綣星光,彷彿世道越暗,越突顯人性美善的光。六時,鳥兒開始鳴叫,天色泛著藍黑,正東方的山巒之上,雲霧抹記一筆橙紅,然後,太陽升起。為何大家都期待日出?是的,因為黎明來到的一刻,確實無比動人。 #綠色著作 #

2021,我願

2021,我願
終於來到2020的最尾一幕。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前路漫漫,很多事情仍未閉幕,不如許願,懷著目標展開新的一年。在這裡示範製作「願景圖」(Vision Board),放在自己時刻見到的地方,讓來年帶著盼望過日子。明天縱使驚濤駭浪依然,都有曾經立意定下的願景不時提醒,為自己打打氣。   首先找些可以獨處的時間,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安定心神,然後列出未來一年希望達成的目標,例如找到新工作、成立新家、開創事業等實質的事情,也可以是成長、每天感恩、寬恕、放下或學懂愛等心靈需要。然後翻閱舊雜誌、廣告單張等印刷品,找出喜歡或令自己叮一聲的圖片和文字,剪下來,用膠水拼貼在硬紙板上,更可用顏色筆加入圖案和文字,造出完全屬於自己,表達自己的「願景圖」。   過程療癒啊!大家多久沒細意爬疏思緒?曾否真當一回事地執筆列出夢想,並按重要性排序?對上一次做勞作是幾時?   「願景圖」令我們聚焦最大的期盼,具體化願望,猶如向宇宙下清單。   有些人喜歡細心列出達成願望的步驟,有些人只在乎願望達成後的感受,有些圖鉅細無遺,有些非常簡單,無論怎樣,無分對錯,只要做得順心就okay。   𣈱銷書《秘密》提到宇宙中有吸引力法則,只要心中懷著信念,不存懷疑,自然吸引到理想的事物。銷量僅次於聖經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提及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有人說這些「名言」似是而非,小編卻深信不疑,覺得唯有常存盼望才可安渡風雨。   祝各位新年快樂,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