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自然遊 Deep Nature Play

深度自然遊 Deep Nature Play
本系列活動一共有3個主要單元: 分享自然大師約瑟‧康內爾(Joseph Cornell)公開講座 :「共享自然 – 深度自然遊與流水學習法」 Public seminar by Joseph Cornell – the Founder of Sharing Nature‘Sharing Nature – Deep Nature Play and Flow Learning’ 體驗式自然教育 ~ 中港情意自然教育經驗交流會 Nature Education Convention 體驗自然旅程 Affective Nature Education Experience 情意自然教育(Affective Nature Education,簡稱ANE)的背景與發展概況 Joseph Cornell的推動 情意自然教育的思潮,可追溯自1980年代美國自然教育家約瑟‧康內爾(Joseph Cornell)提倡的「分享自然哲學」(Sharing Nature Philosophy)。他是美國著名自然教育家、全球分享自然教育之父。他自1979年起,出版《與 孩子分享自然》、《共享自然的喜悅》、《傾聽自然》等一系列分享自然教育的普及書籍,他是「世界分享自然基金會」的創會人及主席。他提出自然非教導,而是分享的教育理念,並創造了一套名 為「流水學習法」(Flow Learning)的課程設計原理及數十 個相關的體驗自然遊戲/活動。他多本作品,被譯成 20 多國文字,他亦曾到30多個國家分享理念和方法,廣受歡迎。 自然協會的創立與發展 1993年,香港有一群年青人草創自然協會,其後在知秋(一葉/劉永佳)的號召下,1998年註冊成「自然協會慈善有限公司」,於 2007年創辦「鄉師自然學校」。自然協會持續開拓不同主題形式對象的體驗式自然教育,透過在地實踐及用心改良,發展出本土獨特的體驗自然的教育及經營方法。 1996年,自然協會創辦人之一清水(劉文清)有見當時社會在情意及自然教育方面的缺失,決心把自然協會教育定性為「情意自然教育」(Affective Nature Education,簡稱ANE),開始在香港應用美國自然教育家約瑟‧康內爾的分享自然哲學及流水學習法,並揉合中國古老的道家哲學,提倡重建三層關係(不以知識、技能主導,而在方法、內容上,重新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之 三層關係,培養對天地萬物感通的心靈)、三部份的能力(頭腦的思考力、心靈的感受力、手腳的行動力)、內外兼修完整自然的生命成長教育觀念。 2014年始,清水把原來的三層關係擴展至第四層:人與時空之關係,並再簡釋情意自然教育的核心理念為:「用情用意、修復覺知的能力,回歸自性的自然教育」,提倡與道同行,道在自然中的教育精神,並且發展出情意自然「三三修煉法」,仔細地歸納整理出體驗式自然教育課程的設計法、帶領法、組織法和情意自然會議法等等。 2006年始,清水開始以個人身份把這概念運用在全中國各地區的人才培訓、鄉村發展上。目前已經學習受益甚至使用情意自然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除香港外,已經遍佈全國各地。 所有活動報名及詳情 All Events / Activities registration & enquiry 活動網站:http://www.gaia.org.hk/deepnatureplay2017/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aia1993 網上報名Online Registration:http://bit.ly/deepnatureplay 查詢Enquiry:電話/WhatsApp (852) 5313-2773 主辦機構 Organizer  自然協會 | Gaia Association 協辦機構 Co-organizers (排名不分先後 in no particular order) 鄉師自然學校 | RTC Gaia School 自然脈絡 | Natural Network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 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 北京燕山學堂 | Beijing Yanshan School 種子心田自然工作室 好家庭菜園 | Good Family Farm 綠腳丫 佛山海貝教育 場地贊助 Venue Sponsors 綠匯學苑 | Green Hub 香港理工大學校園可持續發展處 | Campus Sustainability Offic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支持媒體 Media Partners 國家地理雜誌 | National Geographic 支持機構及團體 Supporters (排名不分先後 in no particular order) 我們製作 | DECT Production YoungTAG 教協青年教師組 | YoungTAG HKPTU Young Teachers’ Group 遊沐 綠野林 | Greenwoods 香港體驗教育聯盟 | Hong Kong League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健康工房 | HealthWorks 樂農 | Happy Veggies 哈佛提素 | Harvester 一念素食 | Bijas Vegetarian Restaurant 良籽 | GoodNuts Happy Ours CAFÉ 全民教育局 | HKEd4All 嶺航戶外歷奇 | Rover Adventure 康盈堂自然健康中心 | Love & Care Centre 樂緣心靈工作坊 | Joy Love Club 亞太樹葉演奏欣賞網絡 | Asia-Pacific Leaf-whistling Appreciation Network 自然遊樂 | Nature Play in the City 天心悅圓 | Green Tara Home   教育大同 | EDiversity 山旅學會 | Venture Society 香港冠志文化教育學會 禮賢會恩慈學校 | Rhenish Church Grace School 綠正社

周豁然:溫柔的力量

周豁然:溫柔的力量
按:反對東北發展的十三位年輕人,因律政司上訴追加刑期,日前被判即時監禁。其中一位青年周豁然曾經是「綠活地圖」北區區長。「綠活地圖」訪問了認識豁然的綠活地圖成員Katie,談談她對豁然的印象。   ***   提起豁然,Katie的印象是她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並會把信念付諸於行。在2014年,豁然決定搬入新界東北計劃之中受重大影響的古洞村居住。「那裡的環境很考驗人,無記錯應該是寮屋,下雨會漏水。」   豁然曾提到:「要成為配得上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1。她的所作所為一直在展示身體力行的力量。她關心新界東北發展,所以住進了村裏;她尊重動物,所以村裏很多流浪貓狗都住進她家。   「她的外貌一點都不低調,但做的事情卻異常低調。」Katie說。「每次見到她,她都是成身泥(按:真正的身土不二?)。有一次突然變成近光頭的短髮,問她爲什麽,她說因為熱。」   「豁然做了很多『後面的工作』。她做事情不是因為所謂的『策略』。在外人看來,甚至以為她在做『無謂』的事情。」   豁然留意到東北發展不只影響村民,對當地其他商業活動也有影響。「當時很少人看到這點。」Katie說,爲了讓大家關注當地的豉油廠和鎅木廠, 豁然搞過導賞團、工作坊,把鎅木廠引薦給外界等。「都是一些吃力不討好的功夫。」   後來,曾經有一段時間豉油廠得到很多人的關注。「但豁然的關心是持續的,不是趕潮流的那種。當那股潮流過了,她也一直在找辦法讓豉油廠不在討論的潮流中被淹沒。」豁然更重視的是鎂光燈所忽略、在當地深耕細作建立關係的過程。   「她不會因為麻煩就不做;是重要的她就會做。」與其對村裡的人事關係視而不見,豁然選擇把自己放到當地複雜人事的風風雨雨中。面對村民路線和意見的不同,她鍥而不捨繼續與社區一起商討。在過程中她也不斷自我反思。「有一次她哭了。當時我們正在聊外來協作者和村子的關係。應該是這些事情讓她感到苦惱吧。」   Katie覺得豁然是一位理性與感性並重的人。「可能跟她人類學訓練有關,她對鄉郊是有看法的,行動的原因都很清晰。」在案件的自我陳述中,豁然如是表達了她的理念:   「彼時(2014年)我住進古洞村——新界東北計劃之中受重大影響的村落——開展在面臨拆遷改造的社區的奇異生活。第一是體會到新界的非原居民聚落,永遠不能遺世獨立在都會擴展的過程之外,而且往往成為最脆弱、最先被下手宰割的一群。第二是目睹了許多人,面對公權力逐漸侵入私人空間,表現得手足無措又無處申訴的窘迫困境。這些觀察,以及參與,使我深信唯有與這些人產生更大的聯結,我們才有機會走進對方的生命,交織形成相互支撐的力量。唯有與廣大的無權勢者在一起,才可能在多元的實踐和互動之中展現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是我始終保持不變的想法。」2   觸動人們的,除了是她的理念,更是她感性的部分。Katie說。「她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一開始可能社區不了解她做什麽,甚至沒有給她支持,但她用她的熱情和堅持打動了他們。」   「她不一定要搬到古洞去住;但她搬了。她不一定要張羅豉油廠鎅木廠的事:但她做了。」   社區居民被她的心打動。在知道她判刑的消息後,受過她幫助的鎅木廠特別撰文感謝她:「13位青年被加刑,令我感到十分傷心、難過。當中姓周的青年人,她的行為最使我欽佩。」3   可能有人會覺得她做的事情不夠策略性、不夠「爆」,但沒有人會說她做的事情不重要。因為她的身體力行,身邊的人都感受到一股溫柔的衝擊。大家不會討厭她,反而敬佩和尊重她。「我就沒有聽過一個人說她壞話。我真心覺得她好嘢。」Katie說。     後記   過去幾天有不少人以文字的方式支持豁然。我想大家都被她的心打動了。事情發展至此,更覺得任何理性、策略計算的腦袋,都需要一顆心去守護。當理性告訴你十三名青年違法了,坐牢邏輯上是求仁得仁,我們更要問問自己的心,它會怎麼說?   以馬丁路德金《伯明翰監獄來鴻》其中一段作結:   「過去幾年我都一直在宣揚非暴力路徑;我們用的手段與我們期待達到的結果必須同樣純潔。我嘗試說明,用不道德的方法去爭取崇高的結果是錯誤的。但現在我必須斷言,以道德的方式去維護不道德的結果,這是同樣,甚至是更錯誤的。(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 have consistently preached that nonviolence demands that the means we use must be as pure as the ends we seek. I have tried to make clear that it is wrong to use immoral means to attain moral ends. But now I must affirm that it is just as wrong, or perhaps even more so, to use moral means to preserve immoral ends.)」4       文/北角mapper   我們特別感謝南涌活耕建養地協會分享其搜集關於豁然的文字及提供圖片 。     1 Ng Cheuk Hang  FB  (2017年8月16日) 2 《周豁然的自我陳述--寫在613案審結之前》(草媒,2017年8月23日)https://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2017/08/23/%E5%AF%AB%E5%9C%A8613%E6%A1%88%E5%AF%A9%E7%B5%90%E4%B9%8B%E5%89%8D-%E5%91%A8%E8%B1%81%E7%84%B6%E7%9A%84%E8%87%AA%E6%88%91%E9%99%B3%E8%BF%B0/ 3 志記鎅木廠FB(2017年8月17日) 4 https://www.africa.upenn.edu/Articles_Gen/Letter_Birmingham.html

「綠建環評社區」講座系列 : 可持續發展? 係一種生活態度

「綠建環評社區」講座系列 : 可持續發展? 係一種生活態度
即將在12月推出的綠建環評社區旨在推動都市可持續發展,為發展新社區注入綠色元素。其實可持續發展和我們各人生活息息相關, 大家可從日常生活做起,一起建立綠色社區!「綠建環評社區」講座系列將與大家分享有關綠色生活,生態園境設計和公共空間。 可持續發展? 係一種生活態度 主辦機構:                    (1) 活化舊大埔警署歷史古蹟為永續生活匯點的個案分享 講者: 王麗賢小姐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永續生活及農業部主管 舊大埔警署建於1899年,是殖民政府於新界興建的首座永久建築,2009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署內的數十株大樹及毗連的鷺鳥林,同樣甚具保育重要性。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藉著把此歷史建築群轉化為綠匯學苑展示綜合保育概念,並活化建築原有的「綠設計」及功能。是次分享將介紹綠匯學苑如何以食物、建築、有機資源管理、綠化空間及技能承傳為切入點,啓動消費反思及社區協作實踐永續生活。     (2) COOL生活: 適食‧惜食 講者: 張潔儀小姐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 一、全球有什麼糧食問題 ? 現今社會生活富庶, 還有饑餓問題嗎? 食物浪費和饑餓是一個全球性的嚴峻問題,全球三分之一的食物被丟棄,但每七人便有一個活於飢餓。這個矛盾也正正出現於香港。每天,三千六百噸食物被送往堆填區,但並非所有香港人能滿足基本溫飽,被丟棄的食物除了造成浪費,還加速堆填區飽和。 二、每日我們丟棄多少食物?你對香港的廚餘問題又有多深的認識? 廚餘是指任何在食物製作、分發、儲存及預備膳食或用膳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在2011年,香港人每天共丟棄約3,600公噸廚餘,回收量不足0.05%。有見及此,政府已為香港訂立減廢目標,期望於約八年內減少1440公噸送往堆填區的廚餘。2010年2月,環境局及教育局聯合推出「環保午膳約章」,以鼓勵學校減少廚餘並且避免使用即棄餐盒。 三、什麼是慢活? 適食‧惜食又是什麼? 慢活鼓勵人有更多空間反省自己的生活,慢食為其中一個慢活方式,主張採用本地栽種的食材,選擇合乎季節的食材,令人進食時思量食物來源,適時適食。香港地球之友希望推動「惜飲惜食」的飲食文化,將「珍惜食物」的理念深化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令大家懂得對食物感恩,吃每頓飯都自動自覺地不浪費。     (3) 都市農業中的社區園圃 講者: 劉婉儀小姐  綠田園基金總幹事 社區園圃的普及是一個全球現象,在香港,社區園圃亦廣受歡迎。講者嘗試借鑒其他地方的發展,介紹社區園圃的功能,香港的情況,建立園圃時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要面對的問題等等。   活動詳情 日期: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時間: 下午7時至下午9時 (下午6時30分開始登記) 敬備低碳小食、公平貿易咖啡、有機茶 * 推動可持續發展從日常生活做起! 請參加者自備茶杯。 地點: 九龍塘達之路77號賽馬會環保樓地下 商界環保協會演講廳 語言:   中文 費用:   全免 報名截止日期: 2016年10月31日 中午12 時 或 額滿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會員將獲優先留位。 只限於截止日期前已報名人士進場。 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 6:30 pm - 7:00 pm 登記 (敬備低碳小食、公平貿易咖啡、有機茶) 7:00 pm - 7:10 pm 綠建環評社區簡介 7:10 pm - 9:00 pm 講座: (1) 活化舊大埔警署歷史古蹟為永續生活匯點的個案分享 (2) COOL生活: 適食‧惜食 (3) 都市農業中的社區園圃      

玩・ 建・南涌——推動一個永續生態社區的實踐

玩・ 建・南涌——推動一個永續生態社區的實踐
聽過南涌嗎?熱愛遠足的人士,都熟悉這位於沙頭角邊陲的美麗村落。觀鳥發燒友,會視這為聖殿。而投身農耕的,則開始以此為家…… 南涌活耕建養地協會(下稱協會)多年來致力推動永續農耕,並開始協助及鼓勵年輕人務農。今年,協會決定為南涌添加特點,以生態原則和方法,建造活動場所:包括農友廚房、活動工作室、農友和貓狗仔們的居室、農用品存放處、浴室和廁所等。 為此,協會將於今年11月27日舉辦《玩・建・南涌》籌款活動,邀請公眾人士參與,支持南涌向永續生態社區繼續往前邁進。《玩・建・南涌》參考野外定向,通過饒有趣味和需要動腦筋的《關卡check point》,引導參加者深入了解和體驗南涌的生態農耕、村落文化和自然風貌。三條不同主題的路線特別為家庭、個人和團體度身訂做,適合不同品味和需要的人士。 生態建築在香港可說是一個新嘗試,協會深信,這是生態社區不可缺少的部分。除了籌務建築所需的費用外,也希望能夠得到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動手,讓香港擁有一個永續生態社區。 【活動詳情】 日期|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1:30-5:30 地點|鹿頸南涌 報名|填寫網上報名表格 https://goo.gl/forms/axUVDOj6NaAUbCft1 參與形式與報名費| 個人HKD1,000/人; 親子(2-4人)HKD1,200/隊; 團隊(2-4人)HKD2,000/隊 【自選路線】(3選1) ・親子樂農文化組 聽聽村民有趣生活故事,品嚐特色風味小吃,赤腳踏踏青草地,感受泥土的呼吸,經歷廚餘化作春泥的奇妙,高處俯瞰南涌至鹿頸的荷塘風貌,經歷快樂家庭樂的一天。 ・落手落腳組 在南涌內走遍田園與河塘,觀看植物與物件,感受自然物料的色彩與觸感,尋找可用作為建築的材料,以生態原則和方法,一起參與建立微型生態設施的模型! ・尋幽探秘組 登尤德亭,飽覽南涌山水風物地貌;溯石板潭,尋找溪澗壺穴嬉水浸水;探遊隱密小徑,綠海叢林浪蕩行山。 帶領員: 知秋 (活耕建養地協會會員、自然愛好者) 尋幽探秘組路線 : 活耕建養地協會> 郊野公園林務站 > 石板潭 > 尤德亭 > 活耕建養地協會 距離 : 3KM 預備:下水衣服,適宜行山的鞋,自由野性的心 註 : 尤德爵士, 1984年到北京公幹其間, 夢中離世, 是鞠躬盡瘁的前任港督. 他生前愛行山, 常到八仙嶺一帶北望中國邊境. 港人為紀念他的公績, 於南涌後山山崗, 建亭以紀.那亭造型特別, 景觀奇美, 值得一再訪遊. 截止報名日期:2016年11月13日(星期日) 查詢:9540 1429 【付款方法】 1. 劃線支票,請將支票寄到新界沙頭角石板潭村7C(信封面註明「活耕建養地協會」劃線支票抬頭「活耕建養地協會」」或Partnership for Eco Agriculture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Earth) 2. 銀行轉賬,賬戶號碼:中國銀行012-917-1-132624-0。請將轉賬收據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溫馨提示】 1)參與者須於 2016年11月27 日當天年滿18歲。 2)親子隊當中的成年參與者必須年滿18歲。 3)戶外活動對參與者有一定體能上的要求,也存在一定風險,請報名前多考慮個人承受能力,並承諾承擔因參與是次活動而可能導致的風險,包括受傷、死亡、或任何財物損失。 4)主辦方為當天活動會購買第三者保險及團體個人意外保險,也鼓勵各參與者按自身情況作有關保障。 5)活動當天上午9點前,如天文台懸掛黃色或以上暴雨警告信號、三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活動將會取消。由於活動屬眾籌性質,參與者如要求退還報名費,請於活動後兩天內(11月29 前)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不然,南涌活耕建養地協會會把所有收款繼續投入到生態建設用途。 6)活動舉行前一週(11月20日前)如因報名人數不足或其他不可控制情況而須取消,協會會電郵通知各參加者,同時會在協會網頁及 facebook 上公佈。所收到的報名費如上(5)所述去處理。 7)報名表上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只作此次活動用途,協會在活動後會刪除有關資料。主辦方會以文字及多媒體形式記錄當天活動詳情,並會在其電子及刊物上上載。參與者如不願意被記錄,請在活動當天告知主辦方。 8)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主辦方收到報名表格及報名費後一周內以電郵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