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買餸記 – 超市走塑其實唔難

英國買餸記 – 超市走塑其實唔難
話說英國倫敦北有一間「走塑膠」超級市場Thornton's Budgens,朋友不以為然,說它跟一般超市無異: 「我去過,跟一般超市差不多,有不少塑膠包裝食品,若非你告訴我,我也不知它是『走塑』超市!」 我覺得非要親身看一下不可,決定到Thornton's Budgens買餸。乍看下,這Thornton's Budgens果真跟一般超市差不多,有不少塑膠包裝產品,這我才知道這超市並非全店無塑,而是在2018年11月推出了一個「無塑膠專區」,專售無塑膠包裝食品。 專區中一整列生果和蔬菜都是無塑膠包裝,店方提供的是紙袋,並非膠袋。頭頂上掛著告示牌 ,提醒客人店方的走膠成果: 「店內有『2385件無膠產品』,陸續有來!」   無塑膠包裝的生果~ 除了完全無包裝外,另一個「走塑」方法,就是以其他物料代替塑膠。 首先,當然是紙—— 客人可用超市的小紙袋盛載麵包、咖啡豆和蔬果,若真的有需要,顧客可購買由價值£0.15(約1.5港元)的購物紙袋。不過我還是自備購物袋,能少用資源還是好事。   膠非膠 可降解非可降解 其二,就是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物料。 走到海鮮櫃,我們發現塑膠盒裝鮮魚,友人立即拿起一盒魚說:「看,這跟普通塑膠一樣!」 我們仔細看一看告示,才知這並非塑膠:「雖然這驟眼看似是塑膠,但這由蔗糖製成的聚乳酸(Polylatic acid , PLA) 物料。」 PLA是種生物可分解塑膠,但將之在家堆肥,一般難以達到分解所需的溫度,另外因為PLA無法在海水中分解,當PLA飄進海洋,亦造成海洋污染。 而且,若將PLA與一般PET塑膠混合起來回收,會影響回收的過程。 所以有些人認為,PLA也非十分環保的物料,不過,有生產PLA咖啡杯的公司指,若以堆填垃圾來說,以植物製成、低碳的PLA仍是較好的選擇。 還少盡量找少包裝的食品吧? 另外,芝士包裝則是Natureflex袋(由來自管理的林木木漿所製成的)、纖維素包裝(cellulose wrap)和防油紙(greaseproof paper)。 聚乳酸 Polylatic acid 包裝 芝士包裝是Natureflex袋等物料 香港的超級市場也可仿效嗎? 百佳在幾間本地大學店舖試行減塑措施。(百佳FB圖片) 原來香港也有超市嘗試減塑;香港百佳早在今年中,在幾間大學,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的分店,亦曾減少塑膠包裝,將店內大部份新鮮蔬果轉作散裝銷售,試行了幾日。 一個個蘋果,沒有發泡膠、膠袋,真減少不少垃圾。 真的希望香港多些超市會仿效,一起走膠走塑,出售少包裝、零包裝食品!我覺得只要有決心,就能做到。 一如Thornton's Budgens的老闆Andrew Thornton下定決心,只消10週就成功將千多件產品走塑。老闆接受電視台Sky訪問時解釋,他們希望以身作則,向其他超市示範如何「走塑」: 「我們其中一個目標是,讓大型超市知道,這是(減塑)可以做到的。我們在10週內,將1800項產品轉成無膠包裝,不只我,我的同事付出了很多時間。」 「說起來很難,但其實唔難。」 不過,只要到街市買餸,而非連鎖超市,不難找到沒包裝、散裝的蔬果,自備購物袋的話,無塑買餸不是大問題。 *** 我們訪問了一位顧客,他十分支持「走塑」的概念 ,已是第三次光顧Thornton's Budgens,「很多倫敦的士多都提供膠袋,但這裡的提供的是紙袋。這些芝士的包裝,看上來跟普通塑膠一樣,但其實是植物物料!」另外他也會盡量選購無包裝的食物。 但我之後未再光顧Thornton's Budgens,一來超市距離我家較遠,二來,只要在士多、小店買餸,要走塑也不難,因很多士多的蔬果也沒塑膠包裝。 相反,若在英國光顧連鎖超市,不少蔬果很多都用膠袋包裝,就連香蕉、蘋果都有膠袋,這大概是為了令顧客「捆縛購買」,每次買多個蘋果,多消費一點;所以我多會選擇小店。 ]  Thornton's Budgens地址: 199-205 Haverstock Hill Belsize Park London NW3 4QG   食光光@likecoin : https://button.like.co/emptyplatehk      

【三罷】環保就是政治 怎能獨善其身!?

【三罷】環保就是政治 怎能獨善其身!?
聽到有人話「談低碳,不要涉入政治議題」,我當堂打咗個突。 近月政府強推《逃犯條例》修訂,引起連串風波,香港上上下下無不憤怒或投入。我身在的幾個環保人Whatsapp群組中,亦湧進無數衝突、集會、政府回應等信息,因這次風波實在「太大件事」,根本不能避而不談。 其中一個「創新低碳」群組,有人(暫叫他們作「B」)投訴政治訊息跟環保無關,拒絕「環保群組」「涉入政治議題」: 「這個群組不是用來交流低碳創新嗎? 請不要濫用政治工具!」 「認同這個群組應該聚焦環保減碳,請不要涉入政治議題。」 本人登時打了個突,其他本來沒作聲的群組成員,一同群起反駁,解釋「環保就是政治」!  遊行跟環保 「B」說:「現在說的是和環保政策完全無關的政治(反中、反政府、民粹、暴力),和低碳創新有何關聯?」 有人盡量說服「B」,指遊行也能減碳,「馬路遊行就係最成功令該區降温,空氣又更清新。保守估計有一成空調可以在期間關上,直接環保」,罷工又不用乘車上班,直接減碳排放。 「B」不服,回覆「歪理」二字。 亦有人召集大家到罷工集會做回收,例如回收黑衣、帽、遮,但又擔心物資已沾上「化學物品」(如催淚氣毒)。亦有人直截了當,指水炮車主炮每分鐘可浪費1200公升。 集會自由受制 試問誰還可發聲 今次修例風波,集會自由受限制、警權過大使用過份暴力、元朗市民被暴民無差別毆打,根全部事都可以套用到環保活動身上。 你在公園辦「free二手物品」,可能就是「非法集結」,要被警扑頭(看看將軍澳落街散步但被扑頭的街坊)。 你想縮短食物里程,推動多吃本地種、本地製蔬果,是否想「獨」?破壞一國兩制? 這可不是我憑空想像! 前車可鑑,警察2016年初搜查環保組織的免費易物回收倉,指回收物資是武器,更拘捕4人,稱不排除與年初一旺角騷動有關,只是後來低調銷案而已! 言論自由不斷收窄、警察暴力對待市民下,還想獨善其身過低碳生活、做創新計劃?簡直就是不切實際,離地至極! 送中修訂 跟環保界關係密切 另外,一如綠惜地球朱漢強所寫,內地青年劉曙2013年成立「曙光環保公益發展中心」,監察當地污染情,觸碰全中國最大雄黃礦區爆發的污染問題。她在2016年遭國安局抓走,再以「泄露反間諜工作的國家秘密」為由行政拘留10日,雖然當局放人後再沒檢控,卻對她留下陰影。 若逃犯條例的修訂通過,講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是否也是泄露機密?會否被政府以其他罪行之名「送中」? 這些擔心也是實實在在的,所以環保界亦發起了要求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聯署聲明。 風雨搖曳,政府還是漠視五大訴求,香港社會發動今天(8月5日)罷工、罷市、罷課,多個環保團體響應罷工,守護香港,與市民同行。 環保跟政治根本就是一體,不能割捨! 香港加油! (最後admin說,大家可集中討論與環保相關的題,包括政府政策,但不希望大家在群組宣傳與環保無關的政治主張。) *** 13/8/2019 後記 B後來繼續自說自話,指責大家「只懂得譴責對方的不是,但沒有建設的話,邊個都只是暴民,包括你我!」 最後還離開群組。 谷友說:「心盲的人叫不醒。」 對,還有不少人的心盲了,好像大家如何呼叫,都看不到大家流的血,淌在心裡的淚。 《自己地球自己救》-環保都是政治事 食光光@likecoin : https://like.co/emptyplatehk  

訪英記 — 走走走地雞蛋農場

訪英記 — 走走走地雞蛋農場
英國餐廳的朋友邀請我一同參觀「走地雞蛋農場」(free-range egg farm),我當然一口答應!農場位於Gloucester,我們從倫敦出發,坐火車約三小時就到。 相比起傳統密集式飼養的雞場,「走地雞」(或稱散養雞)不用整天困在狹小的雞籠,而是可在開放式的穀倉內活動,更可自由到戶外散步!(1)(其實我小時候返大陸回鄉,親戚家裡的雞都是到處亂走,這也是走地雞吧?) 是次參觀由餐廳的雞蛋供應商安排,應該是希望讓餐廳的人了解其雞蛋的生產方法,會更安心使用他們的雞蛋。 我以為一進農場,會有上百隻雞飛過來圍著我,但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機」不是「雞」——一部「自動入蛋機」,有條不紊地將雞蛋排好入箱。 運輸帶旁站著幾名工人,抽出有裂痕的雞蛋,即席「打蛋」,將蛋白及蛋黃另外儲起, 「有些雞蛋不合標準、有裂痕,不能原隻賣出,但亦能賣其蛋黃和蛋白啊!」帶隊的職員向我們解釋。 「有錢賺的話當然會用盡雞蛋吧。」我心想,有生意做怎會放過。  *** 之後我們走進農場主要部份——雞舍! 上百隻雞包圍著我們,「咯咯咯咯」聲此起彼落,像機器般吵耳。 母雞們可自由活動,有的留在籠內、有的落地走走,亦有不少母雞在戶外曬曬太陽,走上山坡散散步,十分悠然自得! 不過,母雞們的「戶外活動」只限於白天,「因為晚上就要回倉內,否則會被狐狸吃掉!」職員認真地解釋。 比起在普通雞場,走地雞場好像比較「人道」?我心想,至少走地雞有機會自由走動,不用一直困狹小雞籠中。 我暗地下決心,以後只買free range 雞蛋,那麼我以後就可「心安理得」地吃雞蛋。但職員一句話,令我覺得自己偽善非常: 「到牠們老了,就會一同被送到食物工場,宰了做雞湯。」 原來走地雞只不過是生活環境好一點,最後都會被宰掉,不是自然死亡,那跟其他被屠宰的動物沒大分別吧? 吃走地雞蛋就覺得自己善待動物,算否消費者的自我安慰?算不算假仁假義? 同行的朋友則沒想得太複雜,他們大多關心「食物的問題」,多於「動物的問題」,例如「飼料配搭如何影響蛋黃顏色?」「這些雞最後何不屠宰做雞肉出售?」職員一一回答:「因為這種生蛋用的雞,與用作造成雞肉的雞,種類不同。」 而我在回程時到超級市場買餸,還是選擇有機的走地雞雞蛋。   (1)據英國蛋業委員會(The British Egg Industry Council)的蛋類資訊網,歐盟有關雞蛋銷售的法例規定,「走地雞農場」必需確保母雞持續地於白天能接觸主要範圍為植披的飼養場,而飼養的密度每公頃最多2500隻雞。另外,就母雞倉可用範圍計算,每平方米不能超過9隻母雞,每隻母雞都要有15厘米的棲枝。 原文於此  

【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早前我在英國倫敦Fareshare當義工,他們的運作,真的很有系統。 Fareshare是英國的非牟利食物回收機構,每天接收很多由Tesco、M & S、Co-op等超級市場和食物供應商捐贈的「過剩食物」,再送給受惠機構。(1) 包羅萬有的貨倉 義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在Fareshare的貨倉「點貨」,點算回收到的食物的類別、數量,再將資料輸入電腦,並將食物入倉放好。 我本以為只有罐頭、幾天就到期的麵包,但我發現回收到的食物,種類多得跟一般超市無異:奶製品、蔬果、肉類、海鮮飲品、零食、罐頭食品、穀類食品、調味料也有...... (2) 當中有不少令人費解的食物 —— lol 大量樽裝水:包裝完整無缺,卻因快「過期」而被捐出(水也會過期 lol) 還有一年才過期的牛油:因超市要上新貨,故要出舊貨以騰出空間放新貨。 節日前後貨倉湧現的食品:萬聖節會有南瓜、面具,聖誕蛋糕、火雞.......奇怪的是,在萬聖節前半個月,已有南瓜被送到食物回收倉...... 「因過節前有農場或商店已預計南瓜過剩,所以提早捐出。」職員解釋道。 另一位義工補充說:「有時南瓜當造、商店預訂太多或『太多賣不完』,也會捐給我們!」 還有鮮花、洗潔精、乾果.......   Fareshare的運作極有系統,食品分類細緻,乳酪要分原味或其他味、肉要分是否清真(Halal)、芝士、麵包是什麼種類的,也要詳細紀錄。 我認識了一位義工Jeannine,每星期有兩天都到Fareshare做義工,她認為最奇怪的食物,莫過於豬肝醬(Pork Pate): 「我來做義工之前,以為滿倉只有罐頭食品,但原來有新鮮蔬菜、肉類,品質還是很好的!不過,在這我見過最奇怪的食物,應該是豬肝醬(Pork Pate),因為大家不是經常食,沒很多人願意接收,很難送出!」   按需分配食物 Fareshare會詳細紀錄每個受惠機構的要求:是否願意接受即日到期的食物、有長者中心不要零食和辣味食物、有Cafe要生肉或熟肉等等,這才能將食物送給最適合的人。 點貨後,職員即視乎食物存放量和受惠者要求,分配食物,然後我們就當「執貨員」,按訂單執貨,準備翌日送給受惠機構。當義工組長發司號令,我們要在貨倉找出所需食物: 「士多啤梨味乳酪,椰汁,再加一籃橙和蘋果,蛋糕送給A學校。」 「這Cafe要牛奶、5籃薯仔、橙、蕃茄,大量乳酪,還有意粉、豬腩肉。」 「這宿舍提供早餐,要燕麥片、麵包、牛油,他們也不介意接收即日或明天到期的乳酪!」 食物安全至上 沒雪櫃 冷藏食品不能送 不過,珍惜食物之餘,當然要確保食物安全。 有一次,我接聽了一間受惠機構來電,表示要求冷藏食物,職員立即阻止:「不能,因為資料庫紀錄,他們的中心沒有雪櫃,若我們給他們冷藏食品,貯藏不當,會有食物安全問題!」過期食物當然也不能送出! [caption id="attachment_962" align="alignleft" width="256"] 有些即日到期、趕不及送出的食物(大部份都是連鎖咖啡店的沙律和三文治,還有牛奶、乳酪、魚、肉類等),會放到休息室的「義工雪櫃」,讓大家取用,或成為大家的午餐。大家離開前有時會在雪櫃尋寶,沙律菜、牛肉、三文魚、乳酪等等滿滿一袋帶回家,又不用買餸了。 不過,機構警告,義工只可取用雪櫃內的食物,絕不能在貨倉擅自拿取,否則作偷竊論! 有一天,我「跟車」送食物到受惠組織(都是慈善或社區組織)。我們送了很多薯仔、意粉等等主食到一間cafe,但cafe廚師作狀投訴道:「我想要其他蔬菜呀,不要薯仔呀!」我們又送了一大箱茶葉到一間cafe,但廚師嫌太多,當場退貨。 不過,有次我們送乳酪到小學時,小朋友見到都雀躍非常。 我納悶:「其實也不是有人捐,就有人要的。」      這些西柚看來還很新鮮,但已被送到回收倉,想像不到沒有回收的話,有多少這些生果會送到垃圾桶去   義工,工人? 剩食有沒有市場價值? 有時搬著搬著,我覺得義工的工作與貨倉和跟車工人無異,但分別是工人有薪水,義工卻沒有。突然想,機構何不出錢直接聘用工人? 這樣執貨的付出了時間,也換到收入,機構也有穩定的人手。 但是否因這些「剩食」已被市場淘汰,沒「經濟價值」,沒人想出錢買(或只付很少錢買),故不夠經費聘請工人? 其實Fareshare也非沒收入。 Fareshare會向受惠機構收取「象徵式費用」,作為其營運經費用,但與食物本身的市值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說不上是購買這些剩食。而Fareshare作為一間非牟利慈善機構,亦有基金及贊助支持營運,能聘用受薪職員,至於貨倉的運作,他們表示透過招義工「節省成本」。 無論如何,我固執地認為,珍惜食物,非因其經濟價值,而是因為背後的環境代價(environmental  toll)。 生產一些「沒人吃」的食物,等同浪費耕種、製作時所耗用的水、電、肥料、種籽等資源。既然不會有人吃,為何一開始要用資源生產這些食物呢? 以前讀過報道指,生產這些無人食的食物,所浪費的水,大得等同歐洲流量最大的河流伏爾加河(Volga River)每年的流量。(3) 雖說,有些資源的經濟成本低,生產者「嘥得起」,但我相信能夠裹腹的食物,不論價值高低都應當好好珍惜,不應「暴殄天物」。 到資源殆盡之時,千萬黃金也不能種出大米。 可惜要推動減廢,也不得不講錢吧?再談。   ***   (1) 根據Fareshare在2017年提供的數據,英國食物製造業每年所產生的食物浪費大約有190萬噸,當中仍可食用的佔至少27萬噸,而Fareshare大概回收到當中的1.4噸食物(Fareshare於2018年則回收到近1.7噸食物),即能拯救到5%的剩食。 (2) 奶製品:乳酪、牛奶、各種芝士;蔬果:薯仔、洋蔥、蕃茄、蘿蔔、蘋果、橙、菠蘿、柑、士多啤梨等;肉類:這邊的人都習慣買預先包裝好的肉類,豬腩肉、排骨、免治豬肉、火腿,牛扒、免治牛、漢堡扒、雞脾、雞扒、羊肉、三文魚等;飲品:汽水、果汁、奶昔、咖啡等;粉麵:麵包、意粉;零食:薯片、餅乾、蛋糕、糖果;微波爐食品.......就連調味料也有...... (3) Eat Me How ugly food can help feed the planet, National Geographic, March 2016 文:W (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原刊於此,本文略作修改

【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早前我在英國倫敦Fareshare當義工,他們的運作,真的很有系統。 Fareshare是英國的非牟利食物回收機構,每天接收很多由Tesco、M & S、Co-op等超級市場和食物供應商捐贈的「過剩食物」,再送給受惠機構。(1) 點貨入倉 乜都有 義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在Fareshare的貨倉「點貨」,點算回收到的食物的類別、數量,再將資料輸入電腦,並將食物入倉放好。 我本以為只有罐頭、幾天就到期的麵包,但我發現回收到的食物,種類多得跟一般超市無異:奶製品、蔬果、肉類、海鮮飲品、零食、罐頭食品、穀類食品、調味料也有…… (2) 當中有不少令人費解的食物 —— lol 大量樽裝水:包裝完整無缺,卻因快「過期」而被捐出(水也會過期 lol) 還有一年才過期的牛油:因超市要上新貨,故要出舊貨以騰出空間放新貨。 節日前後貨倉湧現的食品:萬聖節會有南瓜、面具,聖誕蛋糕、火雞…….奇怪的是,在萬聖節前半個月,已有南瓜被送到食物回收倉…… 「因過節前有農場或商店已預計南瓜過剩,所以提早捐出。」職員解釋道。 另一位義工補充說:「有時南瓜當造、商店預訂太多或『太多賣不完』,也會捐給我們!」 還有鮮花、洗潔精、乾果…….       Fareshare的運作極有系統,食品分類細緻,乳酪要分原味或其他味、肉要分是否清真(Halal)、芝士、麵包是什麼種類的,也要詳細紀錄。 我認識了一位義工Jeannine,每星期有兩天都到Fareshare做義工,她認為最奇怪的食物,莫過於豬肝醬(Pork Pate): 「我來做義工之前,以為滿倉只有罐頭食品,但原來有新鮮蔬菜、肉類,品質還是很好的!不過,在這我見過最奇怪的食物,應該是豬肝醬(Pork Pate),因為大家不是經常食,沒很多人願意接收,很難送出!」   當執貨員 按所需分配食物 Fareshare會詳細紀錄每個受惠機構的要求:是否願意接受即日到期的食物、有長者中心不要零食和辣味食物、有Cafe要生肉或熟肉等等,這才能將食物送給最適合的人。 點貨後,職員即視乎食物存放量和受惠者要求,分配食物,然後我們就當「執貨員」,按訂單執貨,準備翌日送給受惠機構。當義工組長發司號令,我們要在貨倉找出所需食物: 「士多啤梨味乳酪,椰汁,再加一籃橙和蘋果,蛋糕送給A學校。」 「這Cafe要牛奶、5籃薯仔、橙、蕃茄,大量乳酪,還有意粉、豬腩肉。」 「這宿舍提供早餐,要燕麥片、麵包、牛油,他們也不介意接收即日或明天到期的乳酪!」 食物安全至上 沒雪櫃 冷藏食品不能送 不過,珍惜食物之餘,當然要確保食物安全。 有一次,我接聽了一間受惠機構來電,表示要求冷藏食物,職員立即阻止:「不能,因為資料庫紀錄,他們的中心沒有雪櫃,若我們給他們冷藏食品,貯藏不當,會有食物安全問題!」過期食物當然也不能送出! 有次午飯時,在雪櫃取了給義工享用的壽司,由這邊超市捐出……說實的,味道真不太好,不知是本身味道已是這樣,還是因為放在冷箱太久 有些即日到期、趕不及送出的食物(大部份都是連鎖咖啡店的沙律和三文治,還有牛奶、乳酪、魚、肉類等),會放到休息室的「義工雪櫃」,讓大家取用,或成為大家的午餐。大家離開前有時會在雪櫃尋寶,沙律菜、牛肉、三文魚、乳酪等等滿滿一袋帶回家,又不用買餸了。 不過,機構警告,義工只可取用雪櫃內的食物,絕不能在貨倉擅自拿取,否則作偷竊論! 有一天,我「跟車」送食物到受惠組織(都是慈善或社區組織)。我們送了很多薯仔、意粉等等主食到一間cafe,但cafe廚師作狀投訴道:「我想要其他蔬菜呀,不要薯仔呀!」我們又送了一大箱茶葉到一間cafe,但廚師嫌太多,當場退貨。 不過,有次我們送乳酪到小學時,小朋友見到都雀躍非常。 我納悶:「其實也不是有人捐,就有人要的。」     義工,工人? 剩食有沒有市場價值? 有時搬著搬著,我覺得義工的工作與貨倉和跟車工人無異,但分別是工人有人工,義工卻沒有。突然想,機構何不出錢直接聘用工人? 這樣執貨的付出了時間,也換到收入,機構也有穩定的人手。 但是否因這些「剩食」已被市場淘汰,沒「經濟價值」,沒人想出錢買(或只付很少錢買),故不夠經費聘請工人? 其實Fareshare也非沒收入。 Fareshare會向受惠機構收取「象徵式費用」,作為其營運經費用,但與食物本身的市值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說不上是購買這些剩食。而Fareshare作為一間非牟利慈善機構,亦有基金及贊助支持營運,能聘用受薪職員,至於貨倉的運作,他們表示透過招義工「節省成本」。 無論如何,我固執地認為,珍惜食物,非因其經濟價值,而是因為背後的環境代價(environmental  toll)。 生產一些「無人食」的食物,等同浪費耕種、製作時所耗用的水、電、肥料、種籽等資源。既然不會有人吃,為何一開始要用資源生產這些食物呢? 以前讀過報道指,生產這些無人食的食物,所浪費的水,大得等同歐洲流量最大的河流伏爾加河(Volga River)每年的流量。(3) 雖說,有些資源的經濟成本低,生產者「嘥得起」,但我相信能夠裹腹的食物,不論價值高低都應當好好珍惜,不應「暴殄天物」。 到資源殆盡之時,千萬黃金也不能種出大米。 可惜要推動減廢,也不得不講錢吧?再談。 *** (1) 根據Fareshare在2017年提供的數據,英國食物製造業每年所產生的食物浪費大約有190萬噸,當中仍可食用的佔至少27萬噸,而Fareshare大概回收到當中的1.4噸食物(Fareshare於2018年則回收到近1.7噸食物),即能拯救到5%的剩食。 (2) 奶製品:乳酪、牛奶、各種芝士;蔬果:薯仔、洋蔥、蕃茄、蘿蔔、蘋果、橙、菠蘿、柑、士多啤梨等;肉類:這邊的人都習慣買預先包裝好的肉類,豬腩肉、排骨、免治豬肉、火腿,牛扒、免治牛、漢堡扒、雞脾、雞扒、羊肉、三文魚等;飲品:汽水、果汁、奶昔、咖啡等;粉麵:麵包、意粉;零食:薯片、餅乾、蛋糕、糖果;微波爐食品…….就連調味料也有…… (3) Eat Me How ugly food can help feed the planet, National Geographic, March 2016     文:W (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