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早前我在英國倫敦Fareshare當義工,他們的運作,真的很有系統。 Fareshare是英國的非牟利食物回收機構,每天接收很多由Tesco、M & S、Co-op等超級市場和食物供應商捐贈的「過剩食物」,再送給受惠機構。(1) 包羅萬有的貨倉 義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在Fareshare的貨倉「點貨」,點算回收到的食物的類別、數量,再將資料輸入電腦,並將食物入倉放好。 我本以為只有罐頭、幾天就到期的麵包,但我發現回收到的食物,種類多得跟一般超市無異:奶製品、蔬果、肉類、海鮮飲品、零食、罐頭食品、穀類食品、調味料也有...... (2) 當中有不少令人費解的食物 —— lol 大量樽裝水:包裝完整無缺,卻因快「過期」而被捐出(水也會過期 lol) 還有一年才過期的牛油:因超市要上新貨,故要出舊貨以騰出空間放新貨。 節日前後貨倉湧現的食品:萬聖節會有南瓜、面具,聖誕蛋糕、火雞.......奇怪的是,在萬聖節前半個月,已有南瓜被送到食物回收倉...... 「因過節前有農場或商店已預計南瓜過剩,所以提早捐出。」職員解釋道。 另一位義工補充說:「有時南瓜當造、商店預訂太多或『太多賣不完』,也會捐給我們!」 還有鮮花、洗潔精、乾果.......   Fareshare的運作極有系統,食品分類細緻,乳酪要分原味或其他味、肉要分是否清真(Halal)、芝士、麵包是什麼種類的,也要詳細紀錄。 我認識了一位義工Jeannine,每星期有兩天都到Fareshare做義工,她認為最奇怪的食物,莫過於豬肝醬(Pork Pate): 「我來做義工之前,以為滿倉只有罐頭食品,但原來有新鮮蔬菜、肉類,品質還是很好的!不過,在這我見過最奇怪的食物,應該是豬肝醬(Pork Pate),因為大家不是經常食,沒很多人願意接收,很難送出!」   按需分配食物 Fareshare會詳細紀錄每個受惠機構的要求:是否願意接受即日到期的食物、有長者中心不要零食和辣味食物、有Cafe要生肉或熟肉等等,這才能將食物送給最適合的人。 點貨後,職員即視乎食物存放量和受惠者要求,分配食物,然後我們就當「執貨員」,按訂單執貨,準備翌日送給受惠機構。當義工組長發司號令,我們要在貨倉找出所需食物: 「士多啤梨味乳酪,椰汁,再加一籃橙和蘋果,蛋糕送給A學校。」 「這Cafe要牛奶、5籃薯仔、橙、蕃茄,大量乳酪,還有意粉、豬腩肉。」 「這宿舍提供早餐,要燕麥片、麵包、牛油,他們也不介意接收即日或明天到期的乳酪!」 食物安全至上 沒雪櫃 冷藏食品不能送 不過,珍惜食物之餘,當然要確保食物安全。 有一次,我接聽了一間受惠機構來電,表示要求冷藏食物,職員立即阻止:「不能,因為資料庫紀錄,他們的中心沒有雪櫃,若我們給他們冷藏食品,貯藏不當,會有食物安全問題!」過期食物當然也不能送出! [caption id="attachment_962" align="alignleft" width="256"] 有些即日到期、趕不及送出的食物(大部份都是連鎖咖啡店的沙律和三文治,還有牛奶、乳酪、魚、肉類等),會放到休息室的「義工雪櫃」,讓大家取用,或成為大家的午餐。大家離開前有時會在雪櫃尋寶,沙律菜、牛肉、三文魚、乳酪等等滿滿一袋帶回家,又不用買餸了。 不過,機構警告,義工只可取用雪櫃內的食物,絕不能在貨倉擅自拿取,否則作偷竊論! 有一天,我「跟車」送食物到受惠組織(都是慈善或社區組織)。我們送了很多薯仔、意粉等等主食到一間cafe,但cafe廚師作狀投訴道:「我想要其他蔬菜呀,不要薯仔呀!」我們又送了一大箱茶葉到一間cafe,但廚師嫌太多,當場退貨。 不過,有次我們送乳酪到小學時,小朋友見到都雀躍非常。 我納悶:「其實也不是有人捐,就有人要的。」      這些西柚看來還很新鮮,但已被送到回收倉,想像不到沒有回收的話,有多少這些生果會送到垃圾桶去   義工,工人? 剩食有沒有市場價值? 有時搬著搬著,我覺得義工的工作與貨倉和跟車工人無異,但分別是工人有薪水,義工卻沒有。突然想,機構何不出錢直接聘用工人? 這樣執貨的付出了時間,也換到收入,機構也有穩定的人手。 但是否因這些「剩食」已被市場淘汰,沒「經濟價值」,沒人想出錢買(或只付很少錢買),故不夠經費聘請工人? 其實Fareshare也非沒收入。 Fareshare會向受惠機構收取「象徵式費用」,作為其營運經費用,但與食物本身的市值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說不上是購買這些剩食。而Fareshare作為一間非牟利慈善機構,亦有基金及贊助支持營運,能聘用受薪職員,至於貨倉的運作,他們表示透過招義工「節省成本」。 無論如何,我固執地認為,珍惜食物,非因其經濟價值,而是因為背後的環境代價(environmental  toll)。 生產一些「沒人吃」的食物,等同浪費耕種、製作時所耗用的水、電、肥料、種籽等資源。既然不會有人吃,為何一開始要用資源生產這些食物呢? 以前讀過報道指,生產這些無人食的食物,所浪費的水,大得等同歐洲流量最大的河流伏爾加河(Volga River)每年的流量。(3) 雖說,有些資源的經濟成本低,生產者「嘥得起」,但我相信能夠裹腹的食物,不論價值高低都應當好好珍惜,不應「暴殄天物」。 到資源殆盡之時,千萬黃金也不能種出大米。 可惜要推動減廢,也不得不講錢吧?再談。   ***   (1) 根據Fareshare在2017年提供的數據,英國食物製造業每年所產生的食物浪費大約有190萬噸,當中仍可食用的佔至少27萬噸,而Fareshare大概回收到當中的1.4噸食物(Fareshare於2018年則回收到近1.7噸食物),即能拯救到5%的剩食。 (2) 奶製品:乳酪、牛奶、各種芝士;蔬果:薯仔、洋蔥、蕃茄、蘿蔔、蘋果、橙、菠蘿、柑、士多啤梨等;肉類:這邊的人都習慣買預先包裝好的肉類,豬腩肉、排骨、免治豬肉、火腿,牛扒、免治牛、漢堡扒、雞脾、雞扒、羊肉、三文魚等;飲品:汽水、果汁、奶昔、咖啡等;粉麵:麵包、意粉;零食:薯片、餅乾、蛋糕、糖果;微波爐食品.......就連調味料也有...... (3) Eat Me How ugly food can help feed the planet, National Geographic, March 2016 文:W (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原刊於此,本文略作修改

【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超有系統】英國食物回收倉奇觀 環境代價談
早前我在英國倫敦Fareshare當義工,他們的運作,真的很有系統。 Fareshare是英國的非牟利食物回收機構,每天接收很多由Tesco、M & S、Co-op等超級市場和食物供應商捐贈的「過剩食物」,再送給受惠機構。(1) 點貨入倉 乜都有 義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在Fareshare的貨倉「點貨」,點算回收到的食物的類別、數量,再將資料輸入電腦,並將食物入倉放好。 我本以為只有罐頭、幾天就到期的麵包,但我發現回收到的食物,種類多得跟一般超市無異:奶製品、蔬果、肉類、海鮮飲品、零食、罐頭食品、穀類食品、調味料也有…… (2) 當中有不少令人費解的食物 —— lol 大量樽裝水:包裝完整無缺,卻因快「過期」而被捐出(水也會過期 lol) 還有一年才過期的牛油:因超市要上新貨,故要出舊貨以騰出空間放新貨。 節日前後貨倉湧現的食品:萬聖節會有南瓜、面具,聖誕蛋糕、火雞…….奇怪的是,在萬聖節前半個月,已有南瓜被送到食物回收倉…… 「因過節前有農場或商店已預計南瓜過剩,所以提早捐出。」職員解釋道。 另一位義工補充說:「有時南瓜當造、商店預訂太多或『太多賣不完』,也會捐給我們!」 還有鮮花、洗潔精、乾果…….       Fareshare的運作極有系統,食品分類細緻,乳酪要分原味或其他味、肉要分是否清真(Halal)、芝士、麵包是什麼種類的,也要詳細紀錄。 我認識了一位義工Jeannine,每星期有兩天都到Fareshare做義工,她認為最奇怪的食物,莫過於豬肝醬(Pork Pate): 「我來做義工之前,以為滿倉只有罐頭食品,但原來有新鮮蔬菜、肉類,品質還是很好的!不過,在這我見過最奇怪的食物,應該是豬肝醬(Pork Pate),因為大家不是經常食,沒很多人願意接收,很難送出!」   當執貨員 按所需分配食物 Fareshare會詳細紀錄每個受惠機構的要求:是否願意接受即日到期的食物、有長者中心不要零食和辣味食物、有Cafe要生肉或熟肉等等,這才能將食物送給最適合的人。 點貨後,職員即視乎食物存放量和受惠者要求,分配食物,然後我們就當「執貨員」,按訂單執貨,準備翌日送給受惠機構。當義工組長發司號令,我們要在貨倉找出所需食物: 「士多啤梨味乳酪,椰汁,再加一籃橙和蘋果,蛋糕送給A學校。」 「這Cafe要牛奶、5籃薯仔、橙、蕃茄,大量乳酪,還有意粉、豬腩肉。」 「這宿舍提供早餐,要燕麥片、麵包、牛油,他們也不介意接收即日或明天到期的乳酪!」 食物安全至上 沒雪櫃 冷藏食品不能送 不過,珍惜食物之餘,當然要確保食物安全。 有一次,我接聽了一間受惠機構來電,表示要求冷藏食物,職員立即阻止:「不能,因為資料庫紀錄,他們的中心沒有雪櫃,若我們給他們冷藏食品,貯藏不當,會有食物安全問題!」過期食物當然也不能送出! 有次午飯時,在雪櫃取了給義工享用的壽司,由這邊超市捐出……說實的,味道真不太好,不知是本身味道已是這樣,還是因為放在冷箱太久 有些即日到期、趕不及送出的食物(大部份都是連鎖咖啡店的沙律和三文治,還有牛奶、乳酪、魚、肉類等),會放到休息室的「義工雪櫃」,讓大家取用,或成為大家的午餐。大家離開前有時會在雪櫃尋寶,沙律菜、牛肉、三文魚、乳酪等等滿滿一袋帶回家,又不用買餸了。 不過,機構警告,義工只可取用雪櫃內的食物,絕不能在貨倉擅自拿取,否則作偷竊論! 有一天,我「跟車」送食物到受惠組織(都是慈善或社區組織)。我們送了很多薯仔、意粉等等主食到一間cafe,但cafe廚師作狀投訴道:「我想要其他蔬菜呀,不要薯仔呀!」我們又送了一大箱茶葉到一間cafe,但廚師嫌太多,當場退貨。 不過,有次我們送乳酪到小學時,小朋友見到都雀躍非常。 我納悶:「其實也不是有人捐,就有人要的。」     義工,工人? 剩食有沒有市場價值? 有時搬著搬著,我覺得義工的工作與貨倉和跟車工人無異,但分別是工人有人工,義工卻沒有。突然想,機構何不出錢直接聘用工人? 這樣執貨的付出了時間,也換到收入,機構也有穩定的人手。 但是否因這些「剩食」已被市場淘汰,沒「經濟價值」,沒人想出錢買(或只付很少錢買),故不夠經費聘請工人? 其實Fareshare也非沒收入。 Fareshare會向受惠機構收取「象徵式費用」,作為其營運經費用,但與食物本身的市值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說不上是購買這些剩食。而Fareshare作為一間非牟利慈善機構,亦有基金及贊助支持營運,能聘用受薪職員,至於貨倉的運作,他們表示透過招義工「節省成本」。 無論如何,我固執地認為,珍惜食物,非因其經濟價值,而是因為背後的環境代價(environmental  toll)。 生產一些「無人食」的食物,等同浪費耕種、製作時所耗用的水、電、肥料、種籽等資源。既然不會有人吃,為何一開始要用資源生產這些食物呢? 以前讀過報道指,生產這些無人食的食物,所浪費的水,大得等同歐洲流量最大的河流伏爾加河(Volga River)每年的流量。(3) 雖說,有些資源的經濟成本低,生產者「嘥得起」,但我相信能夠裹腹的食物,不論價值高低都應當好好珍惜,不應「暴殄天物」。 到資源殆盡之時,千萬黃金也不能種出大米。 可惜要推動減廢,也不得不講錢吧?再談。 *** (1) 根據Fareshare在2017年提供的數據,英國食物製造業每年所產生的食物浪費大約有190萬噸,當中仍可食用的佔至少27萬噸,而Fareshare大概回收到當中的1.4噸食物(Fareshare於2018年則回收到近1.7噸食物),即能拯救到5%的剩食。 (2) 奶製品:乳酪、牛奶、各種芝士;蔬果:薯仔、洋蔥、蕃茄、蘿蔔、蘋果、橙、菠蘿、柑、士多啤梨等;肉類:這邊的人都習慣買預先包裝好的肉類,豬腩肉、排骨、免治豬肉、火腿,牛扒、免治牛、漢堡扒、雞脾、雞扒、羊肉、三文魚等;飲品:汽水、果汁、奶昔、咖啡等;粉麵:麵包、意粉;零食:薯片、餅乾、蛋糕、糖果;微波爐食品…….就連調味料也有…… (3) Eat Me How ugly food can help feed the planet, National Geographic, March 2016     文:W (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原文刊於此              

隨心付費的回收食材Cafe  「Pay What You Feel」

隨心付費的回收食材Cafe  「Pay What You Feel」
由英國居民組成的Food in Community不只將回收得來的蔬果等食物「送完就算」,還會利用「剩食」炮製美食,舉辦每月一次、「有什麼煮什麼」的「Pay What You Feel Cafe」 (PWYF Cafe),客人隨心付費,認為Cafe的食物、服務值多少,就付多少。 「我們會根據手上有何食物再設定餐單,通常包括湯、主菜、素食、沙律、麵包,有時還有甜品!」FIC的董事Chantelle和義工們一起檢視手上有的食材:農場捐出的graded-out 薯仔、甘旬、椰菜花、菠蘿、蘋果、啤梨、蘋果汁,還有食物銀行送出的雜豆.....義工們於是決定煮最簡單的「茄子雜菜煲」(就是將所有蔬菜、雜豆煮成就是=.=)、薯仔沙律、啤梨菠蘿沙律。另外還欠調味料及主糧,要到超級市場購買。 Pay What You Feel Cafe 茄子煲 大量剩食蔬果做「全素cafe」肉較難長期儲存 Cafe於區內教堂舉行,我與一眾義工上午就來到會場準備和佈置。我當了一天的待應生,將飯、雜菜、蛋糕端到桌上,客人自行隨便取餐。Cafe的水準與英國普遍餐廳相若,不少人也會光顧,當中不少是區內居民,吃過午飯,還留在cafe聊天,小孩一起玩耍,熱熱鬧鬧的像個社區會堂。 不少客人取餐時都問及定價,我們回答:「隨便啊,你認為該付多少就付多少啊!」客人大都慷慨,不吝嗇付錢吃這些「剩食」。 碰巧當天街上有遊行示威,帶旺了cafe呢 LOL(想起香港的七一遊行的下午,街上的麥當勞、7仔生意都很好,不少遊行人士都排隊買吃的喝的)。 PWYF cafe是「全素cafe」,「難道因為這邊素食風氣較盛行?」原來這某程度上是基於實際考慮,FIC董事David解釋,他們獲農場捐出大量蔬果,當然要先盡量利用,而且肉類難以長時間儲存,所以PWYF cafe選擇「走肉」。 其實為了這一天的Cafe,我們共花了兩天準備。第一天我們一共3個義工,一起煮雜菜煲,上午我們切蘿蔔、薯仔、洋蔥等切個不停,中午小休一會,食個午飯喝個tea後,就將全部蔬菜和雜豆倒進鍋裡熬,這就煮成了「雜菜煲」。第二天,我和幾位女義工在會場準備啤梨菠蘿沙律,她們一邊慢慢地切啤梨,一邊分享上法文課的心得。我心裡驚訝為何他們願意花一整天在切菜,真的很「悠閒」的樣子。 ​ Minimize Food Waste PWYF cafe結束時,還剩下很多餸菜,唯有由義工「清底」。我打包了三盒飯菜、兩盒沙律回家,連續吃了幾天,「食到有啲唔想食」,感覺無論怎處理,都總會有很多食物剩餘,「食都食唔哂」。這就是我們都只能「減少廚餘」、「minimize food waste」,而非「消滅廚餘」? 文:W (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原文於此(本文略作修改) 訪英國記 — 讓被剔走的蔬果「重生」 種得太多  農地上的「人棄我取」 食光光

訪英國記 — 讓被剔走的蔬果「重生」

訪英國記 — 讓被剔走的蔬果「重生」
Chantelle (左)、David   去年底,我自香港跑到英國Devon轉型城市Totnes,看看當地一班居民食物回收團體Food in Community(FIC),如何盡力拯救一大堆香蕉、柑、蘋果、薯仔、紅菜頭、紫椰菜、椰菜、洋蔥等被「嫌棄」的graded-out農作物 。 「2012年,我參加了園藝課,其間到一個農場考察,竟發現農作物竟散落一地,是紅菜頭!因數量太少,(農場)若再聘人手收割,不符經濟效益。這正是個好機會,想想如何好好利用這些紅菜頭!」FIC創辦人之一David回想道。 David當時與一位同學,大膽向農場Riverford負責人提議,讓他們到農場收割這些被「遺棄」的農作物(gleaning),農場負責人反建議: 「收割對你們而言,太辛苦了吧,不如我直接將農場的不合格」的蔬果(graded-out vegetables)轉送你們,如何?」 David喜出望外,同年底,他們開始接收graded-out農作物,再轉送食物銀行和兒童中心,翌年4月,他們將計劃正式註冊為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FIC正式成立。 什麼是graded-out農作物? 「被農場剔走的,大概是破破爛爛、腐壞至不能食用的食物吧?能食用的應只佔小數。」這是我對graded-out的偏見。 捐出的洋蔥 一天清晨,我隨義工到Riverford「取貨」,親身看看什麼是graded-out 蔬果。農場職員指著10多箱graded-out生果和蔬果,指示我們取去。Graded-out農作物的數量比我想像的多,有些是果肉「瘀」了、菜葉破損,並沒有發霉。其他被丟棄的蔬果,大部份仍完整無缺,真令人大惑不解,我禁不住向農場職員問個究竟。   「這些香蕉都不要?」 「未熟透呢!」 「紫椰菜呢?」 「太大!」(比我的頭還大。) 「薯仔呢?」 「太細!」(有的比乒乓球還小) 「這些柑呢?」我拿起比在超級市場買到更「靚」的柑,向負責品質控制的職員問到。 「這個.......我不知道呢,哈哈!」也真誠實。   嗯~天氣不似預期 「因為天氣每年變化不定呢」,FIC的董事(Director)Chantelle解釋,原來農夫為免遇上壞天氣而失收,交不出貨,都會多種一點,以確保能交出預期數量的農作物,以防萬一,「所以農場一般都會有少許剩餘」。  太大!太細! David補充說,「顧客對於蔬果的大小有一定偏好,久而久之,就成了農場的標準」,結果有些「瘀」了、「過小」的蔬果,統統「被out」,不能出售。Chantelle插口說:「有一次我們獲贈很多椰菜花,原因是那些椰菜花太大,食物箱空間不夠,放一個椰菜花就已佔了大半個箱,放不下其他蔬果售予顧客。」 人手問題 另外有些蔬果是「山長水遠」的由世界各地進口,不少於運送途中已壞掉,若要將其挑出來,實在太「浪費」人手,農場認為不值得,索性整箱棄掉。 香蕉還是很新鮮,還有因為太小而被捐出的薯仔 分享自家製自家種 除了農場外,FIC收到的食物,還來自不同地方。有果汁廠和製湯工廠會捐出快將到期(short-dated)的果汁和湯,磨菇湯、雜菜湯、蘋果汁包羅萬有。另外還有咖啡店和「自家製」的麵包,Chantelle說:「有一位先生很喜歡造麵包,不時與我們分享他造的麵包,叫我們給他意見。」有時候我們分發蔬菜後,義工們會一起喝口熱騰騰的磨菇湯和麵包,暖暖身子。 David說:「附近一所學校有耕種小組,學生在校內耕種,到夏季收成時,學生都放假去了,所以我們有時會被邀請到校,幫忙收割!」Chantelle插嘴說:「另外有位太太說,她在花園種了太多蘋果,請我們去摘!」   按需派發食物 不只「施與受」的關係 逢星期四,義工都會聚集於FIC的基地 (一所廢置校舍),將收到的食物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受惠者的「食物箱」中,再送給受惠者。 最初我只想「做好呢份工」,務求以最快、平均分配送出食物就好了,其他義工卻慢條斯理地工作,為不同對象「精挑細選」合適的食物:學校將要舉行聖誕派對,就給他們多些菠蘿、蘋果,製作成派對食物。有女士不喜歡韭蔥,就給她洋蔥。這一家這星期會出門4天,那不用給他太多食物,以免浪費,十分體貼。 我發現其中一個食物箱寫上我的名字,我只是義工而已,生活亦不缺食物,何以我也能受惠? David笑了笑說:「我們的食物可足夠啊,何不與義工分享?」他說,FIC全靠義工支援,才能一直運作,義工們付出心力和時間拯救剩食,讓大家嚐嚐親手「拯救」的食物,更可更了解自己付出的意義。如是者,每星期我也獲贈一大箱食物,薯仔、紅菜頭、椰菜、羽衣甘藍(Kale)、洋蔥、蘿蔔、香蕉、蘋果、柑、菠蘿將箱子都塞得滿滿,是整整一星期的糧食!(1)   送贈小禮物 將纖細情懷逐點分 FIC的「送貨車隊」由義工組成,負責不同路線,將一箱箱的食物送給受惠者,包括區內學校、幫助釋囚的機構、食物銀行和生活窘困的人。不過,FIC跟受惠者並不止是「施與受」的關係。 在FIC,我認識了來自敍利亞的難民家庭。其他義工說,他們初到英國時,情況很惡劣,言語不通,FIC小小的食物援助對他們而言,是雪中送炭。現在他們每星期也來幫忙分派食物,有時候還做Pizza與大家分享。 有天,我們準備「開工」之際,發現「基地」門前放著一盒禮物,打開一看,盒子裡滿滿是英國傳統聖誕甜品mince pie!原來是「受惠者」之一的食物銀行送給我們的「回禮」,以感謝各位義工的付出。這是我第一次嚐到這傳統甜品,義工們一邊吃著,一邊向我介紹英國的聖誕傳統甜點。之後,我們到一所學校送貨,學生熱情地送上一份神秘聖誕禮物,原來是以FIC送出的柑製成的聖誕乾果吊飾!   學生送的的聖誕乾果吊飾 罐裝豆、麵粉、烘焙食品 我們有天到訪食物銀行,食物銀行職員送給我們各種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說:「都給你們!」我們大惑不解,這些食物沒有過期,包裝完好無缺,何不贈予有需要的人? 「因為受惠者通常不愛罐裝豆、麵粉和烘焙食品啊。」職員笑著解釋,因為罐裝豆類需要與很多食材一起烹調,用麵粉做糕餅等亦需較多工序,麻煩得很,很多受惠者都嫌棄這些食物,結果越積越多,食物銀行的倉庫都放不下,倒不如轉贈FIC。 這些「被嫌棄」的食材,搖身一變,就變成FIC「Pay What You Feel Cafe」食材。 David 說,FIC至今已回收了超過 6萬公斤的食物,David希望可擴展FIC的計劃:「我們想做的,除了申請更多資助外,就是將FIC的計劃複製到其他小鎮,那麼他們也可以有一個小型的FIC計劃 !」。FIC未來希望能有足夠資助和收入,那麼即使他或Chantelle退出,FIC也可有資金聘用員工,維持日常運作。 他們問我,會香港在發起類似的拯救食物計劃嗎?沒錯,我從他們身上學會很多,能阻止食物送往垃圾場,我亦很高興,但外國的一套並不能「照辦煮碗」的搬回香港,不過總有方法的。 每個食物箱都寫著接收者的名字,這兩個箱子是給食物銀行的。   (1)每天,我都按著手上有什麼食材,決定煮什麼菜式,如紅菜頭意粉、焗羽衣甘藍脆片(加點鹽後跟小老板紫菜一樣)、薯蓉,其他義工還會做甜品,香蕉麵包蛋糕、菠蘿批、蘋果批、純素香蕉蛋糕應有盡有,我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吃「剩食」的生活。 原文於此 再看看: 隨心付費的回收食材Cafe  「Pay What You Feel」 農地上「人棄我取」 收割「沒價值」作物 – Gleaning 文:W (過去一年自香港跑到英國去,看看食物浪費,看看當地如何拯救食物。)  

反反覆覆的前素食者碎碎念

反反覆覆的前素食者碎碎念
曾當過兩年素食者,皆因環境問題,因為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18%,又覺得殺生不太好,那兩年一口肉也沒嚐過,見到雞翼、牛扒,完全沒有想吃肉的慾望。 後來為遷就非素食的伴侶,我自願「放寬標準」,一起吃飯時,我也願意吃海鮮,但豬牛羊雞等一律不吃。有時他會遷就我,一起吃素,或我吃素他吃肉。可是,只有我和他二人一起「打邊爐」,問題來了,沒肉的湯底,他總覺欠缺了些什麼,又吃不飽,我不忍心便說:「那我也吃點肉吧,你點些雞和牛吧。」結果遷就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我漸漸變回「雜食者」了。 不得不承認,肉食的香口美味,是蔬果等難以比擬(當然許多素食也美味非常),再吃肉後,每次到譚仔三哥也非點土匪雞翼不可,因為真的香口非常。但自己一個吃飯時,也會常常光顧素食餐廳。    「前素食主義者」大啖牛肉漢堡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書中亦提到「非肉食者」變回「肉食者」的經歷。茱蒂絲是位會吃魚的「素食者」(因為她認為魚並非「動物」=.=),她的丈夫有次親手烹煮打獵得來的松雞,配以紅桑子醬,她吃過後,「建立了15年的道德高牆在此刻崩解」,「松雞的味道讓人對肉食的渴望,就像防洪閘門被打開一樣,一瀉千里。過幾天,她開始大啖牛肉起士堡。以後,茱蒂絲加入『前素食主義者』(ex-vegetarian)的行列」。原來,也有人因肉食的美味而脫離非肉食行列。     半素食者食乜 當我只是吃素和海鮮時,認識了「半素食者(semi-vegetarian)」一詞,發現原來只吃素或海鮮,而不吃紅肉白肉,可稱為「半素食者」。 我納悶,明明晚餐吃蒸魚、炒魷,只是早午餐吃了沙律、全素車仔麵,就可自稱半素食者,何不自稱為半雜食者?明明有吃海鮮,也可跟素食扯上關係,自覺自欺欺人,就沒再提起此詞。   在牛扒屋大叫「這不是食物,是暴力」 上月底,約20名純素人士衝進英國Brighton一間牛扒餐廳抗議,播放牛隻被屠宰時的哀嚎聲,大叫「這不是食物,是暴力」,反遭食客嘲笑,報以噓聲。其實當食客大快朵頤時,一班與自己飲食習慣不同的人衝進餐廳破壞氣氛,像是強逼自己立即改變飲食習慣,想當然是反感非常,而不會了解素食人士背後的理由。 https://twitter.com/SelppaSelppa/status/1066422288671825921 我發覺,自己對環保的「堅持」,亦有鬆懈的時候,強逼自己並非長久之策,順心而行更持久,我亦提醒自己不要強逼或譴責他人食肉與否,一來只會引起他人反感,二來別人亦不會明白素食背後的問題/原因。     兩年又過去,我近來又起了素食的決心,可是不能「話變就變」,先是雪櫃還有菜肉餃,要「清埋去」,再有朋友錯買了炸雞給我,我又不想浪費食物,只好「食埋去」,有次在餐廳吃飯,坐下才發現沒有素食餐,只好點了吞拿魚餐。 有時在想,其實人類吃肉也不是問題,問題是現今社會吃得太多?就像其他環保問題一樣,生產太多、買得太多、食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