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參與了大埔龍尾灘最後一批生物搬遷。
原來方法頗兒戲,就好像孩子們到沙灘捉蝦、捉魚般,眼見捉了幾隻海胆、兩條海龍,一條不知名的魚,就只一發泡膠箱,走過格離冇耐的灘放生便完成。

 

據負責人說,三種魚(兩個品種的蝦虎魚和一個品種的雞泡魚)及一些棘皮動物,包括海星、海參、海胆都是重點搬遷的生物。當然他們亦不能確定所有灘內的生物可以100%搬遷啦!而且搬遷後亦不能確定存活率呢!

我感到負責人的言語間,這個任務像「撈波子」般,找到幾多得幾多的「波子」,搬運到另一邊便完成任務,強調他們是依足程序、請教過專家、按本子辦事。我只感到小市民們對生命及生態被糟蹋的無奈!

傳媒朋友問他們的進度時,原來整個灘分成七個區,負責人回答說一星期內已完成五個區。大家可想而知打撈生物的仔細程度如何。

泳灘預期2019年初完工。當我和鄰居談論人工泳灘對生態的影響時,遇到一些「比較樂觀」的人,勸我去從另一個角度想:「長遠來看未來的沙灘將會把人氣帶旺,更多的人來大埔,有着沙灘的地產將會有很多的升幅空間。」😳
睇嚟我真係要如鄰居所講,學習睇開啲啦唯有,接受事實!

守護龍尾大聯盟的資訊:
大埔龍尾灘進入倒數階段,最後一批居民和我們說再見。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承建商將於12月8日早上7:30在龍尾灘進行生物搬遷的講解及示範,請大家一起來見證香港大規模搬遷生物是如何執行。

 

 

 

在12月3日至5日凌晨,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盡最後機會,到龍尾灘考察,重遇管海馬、藍點多環海龍、八爪魚、日本燕魟、大螻蛄蝦、溝迎風海葵、飛白楓海星、日本絨螯蟹等等海岸居民,這裡是牠們的家,卻因有人要在這裡游水,毀牠們家園,將生物多樣性極之豐富的泥灘,改建為泳季水質預期不佳的人工泳灘。

https://www.facebook.com/LungMeiAlliance/videos/1550223421738891/?hc_ref=ARQcktLME2k9UFyvHqaIDnYoBQL_pTgY3Tu1IgsMsg2C9ageTa40rfe2h0f7DWRy-Oc&fref=gs&dti=458203000892595&hc_location=group

 

 

 

有線新聞: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e/news/517610/即時新聞/大埔龍尾正進行生物搬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