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牠

尋牠
尋牠 創作人葉曉文的新書《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扎》新鮮熱辣上架,借她的臉書貼文在此介紹一下,愛動物、愛山野、好愛香港,鍾意文字和插畫的朋友請留意。 -   -   -        -   -   - 大家拜祭老師(編按:也斯)後回到市區,還頂著紅酒頭痛的我,突然收到了ig msg,說新書已上架!咦快到咁?作者都未見過真書喎😆!就借 #樂文書店 靚靚照片一用❤️🙏🙏 《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札》序: 你走在虛實之間 實的是身體和腳下的路 霧把真相都虛掩了。 你掌握得到多少真相?  朦朧的生命,他們的悸動 你想像得出,感覺得到? 前行的你,內心也前行嗎? ——節錄:鍾玲〈霧封太平山山頂〉 抬頭明明是清朗的圓月,卻總覺得身邊有團薄霧纏繞。 我喜歡霧又不喜歡霧,它讓我呼吸時感到濕潤舒適,但令我無法看清前路與花草。渺小的人類固然無法掌控天氣,但畢竟這次到山上過夜,是為了拍攝明晨的日出,所以我們都許下願望,盼明早醒來,霧氣退散,一切豁然開朗。 我所愛的大帽山溪澗也時常有霧。五月,香港四照花盛放時,我總會重臨造訪。遠景是深深淺淺的山脈,近處是長年未斷的流水,四照花紮根於澗畔巨石之間,樹下有個稍平的石臺,花季後期,滿地滿池鋪著純白色的落花。 我愛捲縮身體,睡在石臺上,還原成一粒豆,一個胎兒醞釀的形狀一一這姿勢恰巧也像昆蟲化蛹的形態。對我而言,「化蛹」是昆蟲生命周期中最神秘陰暗的過程。無論是食性或活動範圍,完全變態前後的昆蟲,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最大智慧,乃將累積營養的幼蟲階段,和繁殖後代的成蟲階段,從時空上分隔開來;迥然不同的生理結構、生活環境和習性,有效地避免親子兩代的競爭,增加了整個族群的生存機會。 至於蟲在蛹中變態的時候,發生什麼事呢?幼蟲在蛹期看似安靜休眠,但與其說「休眠」,倒不如說牠正在經歷重生前的死亡。在蛹中,幼蟲體內大部份細胞會死亡,並溶化成一團漿糊;漢代班固 《白虎通・天地》說「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世界開闢前那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大概有如蟲蛹內部。 然而,在這堆蘊含豐富營養的漿糊中,剩下的成蟲盤及細胞會急速重組、成長、發育,並長出翅膀,最後破蛹而出,迎向更寬廣的美麗新世界。 古人對昆蟲的「羽化」極為艷羨,甚至落力尋找成仙之法,《史記・封禪書》提到戰國時期,燕齊一帶盛行「方仙道」,得道者能「形解銷化」,死後的屍體如蟬蛻變,生出羽翼,飛升成仙。 《尋牠2——香港野外動物手札》整個創作過程歷時兩年,期間無論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環境皆曾發生巨變,Covid-19疫情之下,人人無不似蛹中之蟲,動盪不安,卻又動彈不得,深刻體會內在的混沌與困惑。 凌晨五時鬧鐘響起,走出山邊,其時月亮退下,我們置身黎明前的無淵黑暗,卻發現天上繁星佈遍,發出繾綣星光,彷彿世道越暗,越突顯人性美善的光。六時,鳥兒開始鳴叫,天色泛著藍黑,正東方的山巒之上,雲霧抹記一筆橙紅,然後,太陽升起。為何大家都期待日出?是的,因為黎明來到的一刻,確實無比動人。 #綠色著作 #

【打書釘沙龍】尋找自然的故事:生態紀錄片製作人黃遂心

【打書釘沙龍】尋找自然的故事:生態紀錄片製作人黃遂心
【打書釘沙龍】尋找自然的故事:生態紀錄片製作人黃遂心 Daphne Wong - Photographer & Filmmaker 黃遂心(Daphne)是一名23歲的年輕生態紀錄片製作人,亦是一名生態攝影師,致力拍出寫實而精彩的生態故事。大學時就讀海洋及生態歷史攝影,期間, 她訪尋中華白海豚在香港海域的蹤跡,訪問研究員、保育團體、漁民等,講述中華白海豚面臨的生存困境,探討保護香港獨特自然生態的重要性,她最終拍成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Breathing Room》,此片獲美國WorldFest Houst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海洋學/海洋生物學」紀錄片金奬及入圍美國Jackson Wild Media Awards 特別評審團:外語片。 Daphane 將會分享她如何以影像説故事紀錄香港生態、生態攝影點滴,亦會播放白海豚失樂園》 (選段播放) 日期:2020年1月4日(星期六) 時間:2:30-4:30pm 地點:打書釘 銅鑼灣恩平道54號唐四樓 講者:生態紀錄片製作人黃遂心 報名:https://forms.gle/h1A2GweqbYUSREDAA *我們將以電郵通知成功報名者。 About Daphne Wong  23-year-old photographer and filmmaker from Hong Kong, graduate of Marine & Natural History Photography at Falmouth University. Currently based in Hong Kong. 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Daphne Wong is a wildlife photographer and filmmaker with a passion for everything about nature, especially the small and underappreciated species. Daphne strives to tell a story in original angles, showcasing a species, an environment, and placing huma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nature. Working in both photography and video, she is deeply committed to telling stories surrounding nature and its conservation. She aspires to become a wildlife camera operator, hoping to inspire people to respect and conserve the natural world. #白海豚失樂園 #breathingroom #紀錄片 #生態攝影 #香港生態保育 #生態紀錄片 #中華白海豚

訪英記 — 走走走地雞蛋農場

訪英記 — 走走走地雞蛋農場
英國餐廳的朋友邀請我一同參觀「走地雞蛋農場」(free-range egg farm),我當然一口答應!農場位於Gloucester,我們從倫敦出發,坐火車約三小時就到。 相比起傳統密集式飼養的雞場,「走地雞」(或稱散養雞)不用整天困在狹小的雞籠,而是可在開放式的穀倉內活動,更可自由到戶外散步!(1)(其實我小時候返大陸回鄉,親戚家裡的雞都是到處亂走,這也是走地雞吧?) 是次參觀由餐廳的雞蛋供應商安排,應該是希望讓餐廳的人了解其雞蛋的生產方法,會更安心使用他們的雞蛋。 我以為一進農場,會有上百隻雞飛過來圍著我,但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機」不是「雞」——一部「自動入蛋機」,有條不紊地將雞蛋排好入箱。 運輸帶旁站著幾名工人,抽出有裂痕的雞蛋,即席「打蛋」,將蛋白及蛋黃另外儲起, 「有些雞蛋不合標準、有裂痕,不能原隻賣出,但亦能賣其蛋黃和蛋白啊!」帶隊的職員向我們解釋。 「有錢賺的話當然會用盡雞蛋吧。」我心想,有生意做怎會放過。  *** 之後我們走進農場主要部份——雞舍! 上百隻雞包圍著我們,「咯咯咯咯」聲此起彼落,像機器般吵耳。 母雞們可自由活動,有的留在籠內、有的落地走走,亦有不少母雞在戶外曬曬太陽,走上山坡散散步,十分悠然自得! 不過,母雞們的「戶外活動」只限於白天,「因為晚上就要回倉內,否則會被狐狸吃掉!」職員認真地解釋。 比起在普通雞場,走地雞場好像比較「人道」?我心想,至少走地雞有機會自由走動,不用一直困狹小雞籠中。 我暗地下決心,以後只買free range 雞蛋,那麼我以後就可「心安理得」地吃雞蛋。但職員一句話,令我覺得自己偽善非常: 「到牠們老了,就會一同被送到食物工場,宰了做雞湯。」 原來走地雞只不過是生活環境好一點,最後都會被宰掉,不是自然死亡,那跟其他被屠宰的動物沒大分別吧? 吃走地雞蛋就覺得自己善待動物,算否消費者的自我安慰?算不算假仁假義? 同行的朋友則沒想得太複雜,他們大多關心「食物的問題」,多於「動物的問題」,例如「飼料配搭如何影響蛋黃顏色?」「這些雞最後何不屠宰做雞肉出售?」職員一一回答:「因為這種生蛋用的雞,與用作造成雞肉的雞,種類不同。」 而我在回程時到超級市場買餸,還是選擇有機的走地雞雞蛋。   (1)據英國蛋業委員會(The British Egg Industry Council)的蛋類資訊網,歐盟有關雞蛋銷售的法例規定,「走地雞農場」必需確保母雞持續地於白天能接觸主要範圍為植披的飼養場,而飼養的密度每公頃最多2500隻雞。另外,就母雞倉可用範圍計算,每平方米不能超過9隻母雞,每隻母雞都要有15厘米的棲枝。 原文於此